那年十月,与立鱼他们一起深度探游四川贡嘎雪山。 应该是05年吧,我第一次站在了海拔4600米的贡嘎雪山子梅垭口看日出! 下面引用立鱼的文章,里面有我们此行的故事-------- 最美的出行永远在后面,我并不怀疑这个观点。可当贡嘎的神迎着太阳的光芒,拨开云雾的遮掩,显露着它神的威严的时候,我只能怀疑这是不是在梦境了,只能傻傻的用手中的相机反复的记录着这个梦幻的时刻。 下步居的手拖 一路从南京到成都,从成都到康定,从康定到新都桥都有些磕碰,但是又总有补获。虽然夜过折多山,可那满夜空的星群,在城市中再不能见到的明亮的闪烁。 车子里总有我们不断的歌声,在十点过后的新都桥,依然找到了烧烤的摊子,大快唇舌。 按原定的计划在新都桥休息一夜后,搭乘当地的小面包,往塔公的方向做一个往返路段的游览,这一切都很顺利,天也很给面子,光线从云层后折射下来,不同的光影在我们面前构成一幅幅画卷。 下午我们开始启程向着我们贡嘎转山的起点上步居出发。
一路风尘,越接近目的地,路况就越差。车后扬起的尘土仿佛我们是正置身在西部大片里,正飞马奔腾的牛仔。接近黄昏,司机将车在一个藏族的院落边停靠下来,一天的颠簸,让我们有些困乏,简单的查看之后,我们决定在这个藏居将就一夜。藏居一般分为三层,最下面一层是养猪的也就是俗称的动物园,第二层住人,烧火吃饭看电视都在这里,第三层是佛堂供奉祖先牌位和神佛。我们在主人家借宿,把我们的铺盖安放在第二层。在一切都整理安排好之后,我们队伍中的第二辆面包车却迟迟不见到达,和我们搭乘的第一辆面包车的司机商量之后,我们决定返回原路寻找,这时天已经黑了。
从路上遇到的几个回村的藏族青年口中打听到,原来车子坏在六巴了,就是上步居前30里的一个乡,正在修理。知道了确切的情况后,稍稍松了口气,仍是决定前去接应。这时的天已完全黑了。
直到我的车子到了六巴乡,第二辆车子才刚刚修好。送我出来的司机也一直还没休息,所以我就上了第二辆车,随他们过去。送我出来的司机就在六巴休息。但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错误让我们迟迟未能找到先前抵达的伙伴。
第二辆车子出了六巴,向着上步居奔驰,同车的伙伴完全被灿烂的星空吸引了,在3000米海拔上看到的星空,每一颗都格外的璀璨,我们在车子里认着星系,离着近了,连看起来也大了几倍。没有感觉到颠簸,也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,直到司机喊我们说到了上步居才醒过神来。可我仔细一看就傻了,根本不是我先前停下来留宿的藏居。忙问怎么回事情,原来上步居好几个小村子分开设立,第一个车子的司机居然没和这辆车字的司机交代,而我在黑夜中完全辨不出刚才经过的路途,六巴乡进来以后又是完全没有手机信号,没法联系,无奈只能在分开的小村子一个个找了。
没想到,我们差不多跑了整个上步居居然都找不到那个藏居,我只记得当时看了一下,那个藏居前有一个院子,院子里是刚刚收割过剩下的麦杆,院门横着两根粗木做栅栏。旁边有一个点着灯的帐篷,院子前的道路是东西走向,路南是一条小河。凭着这些,司机和一个当地的小伙也想不起是哪里。可是整个上步居都找了,都没有我说的地方。
夜色更深沉了,越来越重的凉意让我打了两个寒战,要知道,剩下的队员清一色的女孩子,要是这么跑来跑去找不到原来那个藏居,还不知道她们怎么个急法喃。无奈之下,我们请司机将车开回六巴,请第一辆车子的司机帮忙再跑一趟。
当我们在回程途中,每经一个小村子,司机仍不甘心,让我再仔细看看。忽然在我们第二次停下来的时候,我感觉这里很熟悉。可这里是下步居是离上步居还有15里的地方。我试着喊了一声,让我们借宿的藏族朋友听见了,迎下楼来。汗,也庆幸。我们终于又汇合了,没多说什么,先上去和女伴们打了招呼,报个平安。而第一辆车子的司机为什么没按我们的要求送我们到上步居,也不和第二辆车子的司机说清楚把我们安顿在哪里,这个原由就不得而知了。
所幸女孩子们并无慌张,倒是煮好了粥。当然见到我们回来也是异常的开心。大家就在藏居的二楼打了一个大通地铺。女子一边,男子一边,一天的折腾,都累了,倒下呼呼不提。
一早刚到7点,大家就陆续醒过来。梳洗吃早餐。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了,本来徒步的出发点在上步居,而不是这里,离它还有15里的下步居。一直徒步的话,时间和体力可能都会有问题,需要找一种交通工具,看看这里的人们平常用些什么。问了老乡,得知他们一般乘手拖进出,就是手扶拖拉机。哈哈,多年没有尝试过了,那么既然有机会,就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咯。
柴油拖拉机在高海拔的这里更显的吃力,“突突突”的喷着烟圈,在狭小的乡道上扭转,把我们晃的七荤八素。沿途的藏胞都友好的和我们打着招呼,说着HELLO,露出他们真诚的微笑。我们的司机也是逢着人便就停下和人聊一会,好在路边景色优美,我们也不是很急,边半走半歇慢慢晃到上步居。
翻越子梅
子梅垭口的海拔4600米,我们队伍中大多树人还没有上过这么高的地方。为此我们雇了当地的马队,帮我们驮负行李。而我们空身爬上子梅。
转向子梅的路在一条峡谷里延伸,阳光也不时的被遮蔽起来。随着海拔的提升,风越来越大,气温也慢慢下降。我们需要再快一些,可高海拔对我们的作用似乎比预想的大,胸很是憋闷,再大口的呼吸还是觉得气不够用。垭口还在曲曲折折路的那头。
和垭口的接待站谈妥每人20元的住宿费用,就开始做晚餐。说是接待站,其实是牦牛皮帐篷,这中特色的住宿恐怕在不久之后就再也无法享用了。
羚羊的烹饪表演开始了,于是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热乎乎、香喷喷的荷包蛋下肚。之后又做了汤和香肠饭。大家的胃口都不甚好。4600的海拔,在你吃饭休息时更加显示出威力,大家都有些沉默,静静的熬过这样的时间。
晚上的雾气越发的重了,我们在帐篷里拉扯好地垫,放好睡袋,早早的睡下了。
由于反应不同,有的伙伴睡的很好,有的彻夜未眠,可能只有自己到了这里才会知道那种感觉,身体在地狱,灵魂在天堂。
进驻贡嘎寺
6点了,天还是没有亮起,还轻微有点雨,贡嘎是不是就此和我们错过了喃。空气中的水气随着风做着漂移,脸上一会就觉得湿漉漉的。周围的帐篷还是很安静,都还睡着吧。
再过了一会,天渐渐有些亮了,峡谷的雾气下沉,看来上午的天气应该不错。于是兴奋的坐在地上等。天边开始发红了。
我们帐篷里的队员已经起了,早饭也带着做好了,是皮蛋肉粥。结果我在外面一喊出来看上帝,大伙就都跑到帐篷外,不再管早饭了。
在垭口北面是一个高坡,在上面可以取到更好的角度拍照。但是在那,上一个小坡也是非常费力的,我们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爬上去,站在更高一些的地方等着贡嘎。神不会轻易光顾每个人,可幸运眷顾了我们,贡嘎缓缓揭开云雾的面纱,出现在我们眼前。
连绵的雪锋,云气在顶峰上回旋,抹出一缕缕白色。贡嘎的前后左右的冰川都时隐时现,太阳渐渐已经升的很高,阳光刺眼。当她真正现身在我们面前的时候,大伙都安静了,只不断的用相机记录着,也许下一个瞬间就只能从照片里回忆她的身资。
当云雾再次把贡嘎遮掩住的时候。我们离出发时间也很近了,赶紧的回到帐篷吃好早饭,收拾好行装,准备向着今天的目标贡嘎寺出发。贡嘎寺再向里就是贡嘎山的登山大本营了。垭口下来一路上很多的高山杜鹃树,可惜花期过了,并见不到一抹红色,倒是路上的悬崖边有许多不知名的红红的果子。当地人是识得的,帮着我们赶马的老人家的孙女不时的采摘几颗,当做零食。
走过下子梅村,沿贡嘎沟上行,还有十多公里才能到达贡嘎寺。这一片地域植被却又不同,高大的松树挂满了松萝,一阵雨过,松萝上闪闪的垂挂着水滴。
队伍中“师傅”因为高反一直在吐,这样长途的跋涉也耗去大半的体力,好在还有“八戒”陪着,我在最后压队,总算赶在大雨之前来到了贡嘎寺。
巴王海的海拔更低了,路上下坡的路也更多了,也有一条条溪河阻碍着。这可能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骑马,脸上依然甜甜的笑。
一直走到下午4点,才走出巴王海,可是一条小河栏住了我们,7、8米的跨度,水流很急,好在不是太深,正好齐腰。小河有个过处,真正的独木桥,我先尝试下,在完成2/3的时候,重心的错位让我跌落水中。还好离岸不远,我急速冲上岸,回视了一下,队员们见我落水,对独木桥都有些畏色。确实一个人完成是很有困难,我找了一处河中的落脚点,站稳在那里,一个个的扶他们过去,后来耗子和车票过去后也回来帮我,全队在只有我一人湿身的情况下跨越小河。
雨渐渐大了,我们巴王坪的一处灌木丛找到了一处落脚点,安下营寨。
雨中的工作分配简单明确,大家都不想湿湿的过一夜啊。所以谁和谁一起住,谁打水,谁煮饭分工明确,大家也很利索的执行着。在行走的第三天,我们仍然有捆蹄,米饭,挂面,粉丝,紫菜汤。我认为这已经很幸福了。我自己走线路的时候也就是烧饼方便面,米饭和香肠。
这一夜的雨一直下一直下,直到天大亮。做好早饭吃完后,我们收拾行李上路了,今天应该可以到达草科,也就是说,在我们徒步四天以来,这将会是我们到达的第一个乡,今晚我们可以不用再露营了,可以睡在有房顶的房子里,还可以大吃一顿,听说草科的鸡很不错,也有队员说想去吃那里的“串串香”。
在这之前,我们必须穿越巴王坪的灌木从,有一人多高,但没什么刺,这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。道路在高高的灌木林中曲曲折折,前队的人马在一转弯后就忽然消失了,只有在高一点的坡上,才能看到他们各式各样的脑袋和各色的背包。这一段路因为狭窄和铺满了各种牛马拉的屎显得格外泥泞,我们行走着躲避着跳跃着,在三个小时后,我们走出了这块灌木林来到了一片工地,这里离草科还有二十五公里。
我们很明显的就是外地人,而当地的司机早已事先得到消息等在路边,然后他们报出了价格,每个人100元,到草科。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,但不等于外来的驴就有大把的钱,所以对于他们超出正常几倍的价格,我们只好选择了继续徒步。虽然到最后他们终于报出了30元一个人的价格,可我们已经尝到了公路徒步的乐趣而不愿答应,他们带着恼怒离开,之后他们就象巡逻车一样在这条公路上来回行驶,对我们无可奈何。我们直到吃完中饭,才找了辆工地的大卡车,四个人坐在前驾驶室,另外六人坐在运货的车厢里,向着草科进发。虽然很颠跛,甚至几乎没有坐的地方,可这样才有驴的感觉。
到了草科,我们去泡了温泉吃了鸡上了网吧,回到了熟悉的城市生活中,当然还发了短信打了电话。穿越成功沿途的辛苦,似乎一下子都一扫而光了,剩下的只有快乐,大家都很兴奋,在当晚住的客厅里聊了通宵,彻夜未眠。住宿的草科老板,居然是以前参加过越战的老兵,看着他当年一些猫耳洞的照片,听他讲了一些当年的故事,相比这下我们的穿越真的是很轻松的。他也和我们讲起了一些他的穿越经历,其中有遇到两只熊的故事,还有他们那里据说刚刚被发现可以防治癌症的红衫木,我们很有幸的也喝到了两杯泡过红衫木的酒。下次再去拜会他时,希望他一切都好。
回程的路很顺利,虽然又遇到了一次撞车事故,使我们在路上耽搁了两小时,我们还是在晚上七点的时候回到了成都。和回到草科的感觉不一样,毕竟那是一个乡,紧连着大山,似乎还是和贡嘎连为一体的地方,而成都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了,是我们经过几天的野外生活后开始觉得陌生的城市,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吧。
适应成都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后,我们找到了住宿的地方,放下了包,走到了成都一处闻名遐耳的小吃街,看着各式各样的吃食,我们大喊:我们回来了!便宜是不消说的,味道也是一流的,我们真的回到城市了。
|